朝鲜罗津造船厂那天可热闹了,海军官兵们穿着笔挺的制服站成两排,就等着看自家新造的"崔贤"级驱逐舰来个漂亮下水。谁承想这铁疙瘩刚挪到半道儿,船屁股突然"咔嚓"一歪,活像喝醉的老汉摔了个屁股墩——滑道提前脱开不说,船底还捅出几个窟窿眼儿,整艘船就这么不上不下地卡在船台上,场面那叫一个尴尬。这事儿传到军迷耳朵里,大伙儿都乐了:原来军舰下水还能整出这种幺蛾子?
要说军舰下水这门手艺,那可真是技术活里的技术活。您瞅瞅那些几千吨的钢铁巨兽,从旱地挪到水里,就跟让大象跳芭蕾似的,稍不留神就能演成灾难片。造船厂老师傅们私底下都管这叫"钢铁分娩",为啥?这过程既考验技术又拼运气,跟妇产科大夫接生差不多紧张。
最稳妥的当属固定船坞式下水,这招儿就跟给军舰准备个超大浴缸似的。大连造船厂当年搞航母下水,往船坞里哗啦啦灌了四万吨海水,那艘钢铁巨舰就跟泡澡的鸭子似的慢慢浮起来。不过这套设备金贵得很,光防腐处理就能让会计愁白头发,不是大户人家根本玩不转。朝鲜人这回学乖了,二次下水直接改用这招,总算没再闹笑话。
浮船坞下水更有意思,原理跟潜水艇差不多。上海江南造船厂有回用这法子,十几个工程师盯着水位计眼睛都不敢眨。您想啊,注水快了船坞容易歪,慢了又耽误工期,比老丈人看女婿还难伺候。前年俄罗斯有艘护卫舰就吃过大亏,浮船坞突然抽风似的倾斜15度,差点把崭新的舰体拧成麻花。
要说最刺激的还得数船台下水。青岛某基地搞过倒退式下水,万吨大驱顺着涂满牛油的滑道往后出溜,那动静跟火车出轨似的。老师傅们说这活儿讲究"三准"——滑道角度准、润滑剂量准、重心计算准。去年印度有艘驱逐舰玩这手,结果滑道上的黄油抹少了,舰艉跟滑道擦出爱的火花,维修费够造半艘新舰的。
美国人玩得更野,搞出个侧滑式下水。密尔沃基号濒海战斗舰下水时,三千吨的舰体横着就往海里蹦,活像赌气跳河的小媳妇。这种骚操作对小型舰艇还行,朝鲜人非要拿五千吨的驱逐舰试水,结果船头还在岸上发呆,船尾已经在水里扑腾了,整得跟跷跷板似的,维修工人看见直接血压飙升。
最没技术含量的当属吊运式下水,就跟码头搬货似的。我国022导弹艇下水那叫一个利索,两台龙门吊轻轻一拎,二百来吨的小家伙就泡上澡了。不过您可别小看这活儿,前年越南有艘艇吊运时没找对受力点,艇体直接凹进去个大坑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挨了炮弹呢。
军舰下水这事儿看着简单,里头的门道比老北京胡同还绕。从牛顿力学到流体力学,从材料科学到气象学,哪门功课不及格都可能翻车。韩国人去年有艘护卫舰下水,明明技术参数算得门儿清,结果遇上突风,舰体在滑道上跳起了街舞,螺旋桨把船台啃掉一大块。您说这跟找对象是不是一个理?条件再般配也架不住老天爷开玩笑。
造船老师傅们常念叨,看军舰下水就跟看孩子高考似的。准备三年就为这一哆嗦,成不成就看临场发挥。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当年下水多风光,谁承想现在修修补补又三年。所以说啊,军舰下水不是终点站,顶多算个新手村,后头的海试才是真正的九九八十一难。不过这话可不敢让朝鲜工程师听见,人家这会儿正忙着给"崔贤"级打补丁呢!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