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十几天以色列和伊朗互刷火箭、懂王派B2轰炸伊朗核设施的戏码让不少自媒体博主忙得不可开交,成千上万的“军师”也为伊朗操碎了心,最后等来的是一场“三方共赢”的“闹剧”。
对于伊朗这个国家,很多文明之子对它恨得咬牙切齿,完美符合伪胡适名言一个人愚昧有四大表现里面那句“对从未见过的人恨之入骨”。为了反衬现在的伊朗作为一个“神权”国家有多么不“文明”,他们会无视巴列维王朝独裁政府的事实,贴出当时的时装妇女的照片,来证明巴列维王朝有多么开明,
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去了解在巴列维王朝独裁统治伊朗之前,有一段更开明的的历史。而这个几乎1:1复刻大英君主立宪制、议会选举制的民选政府,最终却被象征着“文明和自由”的英美联手做局给颠覆了。
1941年,穆罕默德·礼萨·巴列维成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任国王,沿用老国王的世俗化改革政策,效仿大英搞君主立宪,宣誓把权利下放给议会。但是他的内心里还是渴望掌握一支由皇室控制的军队,并且经常干预政府事务。
1951年4月28日,伊朗议会以79票赞成、12票反对通过了首相摩萨台的任命。摩萨台上任之后,首先要干的一个事情就是“石油国有化”。
当时伊朗的石油开采业务被1908年成立的英伊石油公司垄断,伊朗拿到的收益比例只有16%。同时期的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之间的利润分配是五五分账。从1948年开始,伊朗政府就已经开始和英伊石油公司、英国政府谈判,尝试收回石油主权。
收回石油主权是当时伊朗4个主要政治派系的一致诉求。这4个政治派系分别是以巴列维国王为代表的保守派、以大阿亚图拉阿布-卡西姆·卡尚尼为代表的宗教力量、以摩萨台为代表的自由派和以人民党为代表的左派。
巴列维主张渐进地实现石油国有化,在和英国谈判的时候接受了比较苛刻的条件,搞了个新石油协议。新石油协议被披露出来后,激起了伊朗几乎所有派系的集体抗议。
其他三个派系在摩萨台的整合下成立了民族阵线,向保守派施压,联合其他的政治力量、媒体以及民众反对新协议,要求彻底收回石油主权完成国有化。
摩萨台当选首相后,推动议会通过了《石油国有化法案》,宣布废除英伊石油公司特许权,成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接管英伊石油公司资产。随后,英国方面对伊朗实施了全面的经济制裁,冻结伊朗海外资产并封锁石油运输,导致伊朗石油出口量从1950年的2.4亿桶降至1951年的零出口。
由于当时伊朗的政治体制完全符合西式民主的政治正确,又处于冷战时期,没理由通过战争的方式把伊朗推向苏联的怀抱,增强敌对阵营的实力。于是英国就开始在伊朗境内搞小动作,其实就是早期的“颜革”,加剧了伊朗国内矛盾的激化。
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初期,美国其实是支持伊朗的,希望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。直到1953年3月,艾森豪威尔在英国人的游说下改变了支持伊朗石油运动的立场,与英国联手搞了个“阿贾克斯”计划颠覆摩萨台民选政府。
1953年3月,美国国务卿约翰·福斯特·杜勒斯指示时任美国中央情报总监的弟弟艾伦·杜勒斯制定推翻摩萨台的计划。1953年4月4日,艾伦·杜勒斯同意拨款10万美元用以“采取任何可导致摩萨台倒台的办法”。驻德黑兰的中央情报局人员不久后便针对摩萨台策动宣传战。前总统西奥多·罗斯福的孙子、中央情报局近东及非洲主管克米特·罗斯福亲自到德黑兰指导行动。
巴列维国王于1953年8月初屈服于中情局,以书面法令的形式罢免摩萨台,任命中情局看重的军官法兹卢拉·扎赫迪为首相,随后流亡意大利。
1953年8月19日,伊朗军方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发动政变,摩萨台于第二天向扎赫迪投降被关进军事监狱。8月22日,巴列维国王返回德黑兰。
新政府随后跟英美石油公司达成协议,英美拿到最大份额的伊朗石油开采业务。美国政府开始资助巴列维国王组建军队和秘密警察萨瓦克,直到1979年巴列维王朝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。
2013年8月18日,美国《外交政策》杂志网站报道,美国情报部门首次公开承认当年操纵了这场政变。
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,美国推翻摩萨台政府的阴谋在反美示威浪潮中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。现在的伊朗政权为什么反美?因为他们太清楚美国人以前在伊朗干的那些肮脏事儿了。伊朗的宗教保守势力为什么这么顽固?伊朗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博弈中为什么总是显得这么拧巴?其根源还是在于1953年那场政变。
从1953年政变之后到1979年,巴列维王朝独裁统治了伊朗整整26年,自由世界的扛把子阿美莉卡非但没有推翻这个独裁政府,反而帮助他们组建秘密警察,这难道不讽刺吗?
如果你要说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很开明,那么同样世俗化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难道就不开明吗?内战爆发之前,叙利亚难道不富裕吗?
本来伊朗可以成为中东西式民主政治体制的典范,但是却被英美联手扼杀在了摇篮里。文明之子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精神母国始终在坚持初心,以意识形态或者所谓“共同的价值观”来划分敌我阵营,实际上哪有什么“文明”,一切都是利益优先。
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